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被太原市委书记、市长两次深入调研,山西这家“全国炭黑十强企业”有啥魔力?

10月28日,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太原市委书记林红玉在清徐经济开发区调研山西三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情况,山西三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牛海君等企业领导陪同。

在两月前(8月17日),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范兆森也深入调研山西三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叮嘱企业负责人持续做优主业、做强品牌,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先后被太原市市长、市委书记调研,且是林红玉担任太原市委书记后的重点调研企业之一,山西三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强新能源”)不仅是山西重要的炭黑产业佼佼者,还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生态环境部A级企业(目前中国唯一一家炭黑A级企业)、中国炭黑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炭黑十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带领三强新能源走向如今发展新高度的,是从村民到被称为“优秀企业家、太原好人、优秀转型跨越青年先锋”的牛海君。

1、振兴家乡的牛海君

从乡下小城到一线大城市是很多80/90后的选择。但出生1982年、大学毕业的牛海君,却选择回乡发展,并从太原市清徐县中高白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一路坐到了三强新能源董事长的位置。

在2003年大学毕业后,牛海君放弃了多个选择,毅然回到了家乡中高白,主动承担起了发展三强新能源、振兴家乡的重任。当时,牛海君进入的是三强新能源的营销部门。从营销员开始,牛海君在2010年正式主持企业。

当时的三强,还是一个发展停滞的厂子,员工不足150人,环境简陋、产业规模狭小、收入水平低。有很多老工人也曾表示,由于生产方式粗放,三强新能源限产、停产是常事,最长被停工一个多月。

牛海君对三强新能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调整体制结构、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业链等方式,将公司拉回了发展正轨。据称,截至2008年,三强新能源累计投资5亿元实施转型升级,2012年三强新能源驶入发展快车道,此时是牛海君掌舵公司的第三个年头。

转型成效显现后,三强新能源也成为中高白村以及附近村镇的“就业主阵地”,在当时便吸收了周边500余名劳动力就业以及200余名大学生回乡发展。

牛海君不仅是三强新能源掌舵者,还是太原市、清徐县两级人大代表。

作为人大代表,牛海君时刻谨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据悉,牛海君常年扎根企业与乡村,累计走访调研200余次,反馈群众就业、供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意见建议80余条,形成10余份高质量议案,并多次被采纳落实。与此同时,牛海君带领的三强新能源,也成为“公益公司”,向内设立企业助学金,向外累计为公益事业捐款捐物数百万元,牛海君也因此荣获了2021年“太原好人”称号。

“做人做事勤勤恳恳,乐为他人'孺子牛'”,为民做事、带民致富的牛海君被这样赞美!

2、炭黑行业第一梯队

炭黑是工业领域不可或缺的原料。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炭黑市场规模是280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将增长至超4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5%。而中国一直都是炭黑生产大国。自2005年开始,产能和产量持续位居全球第一,产量约占全球的45%。

换句话说,中国的炭黑产业规模仍在持续扩大。博研资讯分析,预计今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42.8亿元。

而三强新能源在牛海君的带领下,现已跻身全国炭黑生产企业前列,连续7年入选“中国炭黑十强企业”。官网显示,三强新能源是一家以煤焦油为原料,生产炭黑及煤化工产品的现代化企业,炭黑年产能达48万吨,总资产15亿元。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总目标下,三强新能源也将绿色环保刻进了企业发展的DNA里。现如今,公司形成了以“煤焦油深加工+炭黑生产+尾气发电”的绿色循环产业链。

2025年3月,三强新能源启动了5800万元煤基新材料挖潜改造项目,持续完善产业链发展。据悉,该项目包括新增年处理15万吨沥青熔化装置及挖潜改造3条炭黑生产线,同时在炭黑生产装置增加余热回收系统。

目前,三强新能源拥有60万吨焦油精制装置、10条炭黑生产线,年产能达48万吨,单厂产能全球领先。配套的69MW炭黑尾气发电装置可每年节约标煤4万多吨。此外,公司还拥有年产12万吨萘法苯酐生产装置,年产2万吨粗酚精制生产装置,年产4500吨精蒽、2000吨咔唑、9万吨特种沥青生产装置等,多个单套规模全球领先。

如今的三强新能源,已经拥有多个荣誉头衔: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西省碳基新材料产业链“链核”企业、太原市先进碳基新材料重点产业链“、国家生态环境部 A 级企业(目前中国唯一一家炭黑 A 级企业)、中国炭黑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炭黑十强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等荣誉称号。

近日,三强新能源还入列了2025年度山西民营瞪羚企业名单。

无论是牛海君本人还是三强新能源,都在新时代下展现出鲜明的发展魅力。“炭黑领域创新先锋”的牛海君带领三强新能源从停产边缘到绿色转型再到公益为民,真正做到了以实干兴产业,以奉献暖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