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新闻 > 综合信息
 

怎么减少对惠民政策的曲解误读

  社交媒体上经常流传“医保额度年底清零”的说法,隔一段时间就有人翻出来炒一次。最近还有关于“新增房东税”“全民强制社保”等的传言。这些传言属实吗?

——人民网网友

  明确地说,“医保额度年底清零”的说法本身就含糊不清,但年年辟谣,又年年传谣。类似的谣言还有不少。

  咱先把医保的事儿说清楚:基本医保制度是一种社会保险,政府、单位、个人各出一部分钱,放在一个大资金池里,为大家提供医疗保障,在制度设计上根本没有“清零”的政策。

  参加医保,是在政府支持下的互济。济他人,也济自己。

  我国基本医保分为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职工医保设立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居民医保更多依靠统筹账户来报销。医保个人账户中的钱都属于参保人,不仅可以本人用,还可以家庭共济,甚至可以继承。

  不论个人账户还是统筹账户,都不可能“清零”。

  部分参保人被“医保额度年底清零”的说法误导,极少数定点药店或医疗机构可能会利用参保人“不用就亏了”的心理,诱导其突击就诊、突击买药。这不但没必要,而且有弊端。

  从个人看,即使医保报销一部分,个人仍需支付自付部分。过度就诊或囤药,既浪费时间,也浪费金钱。

  从整体看,大池子里的统筹基金是所有参保人的看病钱、救命钱,过度医疗挤占医疗资源、浪费医保基金,必然会损害所有参保人的利益。

  总结一下,“突击花钱”源于对政策的误解和“怕吃亏”的心理。正确理解医保“互助共济”的原则,按需就医购药,才是对个人健康和财产负责。

  其他一些政策文件也有遭到曲解误读的情况,如此前出台的《住房租赁条例》和《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

  一些人将《住房租赁条例》中关于租赁合同备案和信息共享的规定解读为“新增房东税”“房租要涨”的信号。实际上,条例聚焦于解决困扰租房市场的虚假房源、乱扣押金等问题,意在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而非增加税负。个人出租房屋所涉税费,税法等早有明确规定。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则被一些自媒体贴上“全民强制”“社保新规”等标签。实际上,“依法缴纳社保”也早有规定。新的司法解释只是重申了企业为全日制劳动者缴纳社保的法律规定,统一了劳动者主张经济补偿问题的裁判标准。

  惠民政策凝聚着改善民生的努力。惠民政策遭误读,既有部分自媒体刻意制造焦虑博眼球的因素,也有专业术语难理解的原因,可能还有利益相关方的推波助澜。让公众真正读懂政策、理解政策,需要政府、媒体、专家学者和个人等的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做好解读工作,及时回应谣言,能有效为大众解疑释惑。9月起,符合条件的非广东深圳市户籍学前儿童也能参加深圳居民医保。深圳市卫生健康委、深圳市医保局专门发布文章和数条短视频,及时进行解读,效果就很好。

  新闻媒体应坚守社会责任,主动传播权威信息,向大众普及政策原理,多讲讲政策“是什么”、这样制定“为什么”、普通人享受政策“怎么做”,及时澄清不实传言。

  自媒体应自我约束,正确解读政策,不传播不实信息。平台要加强对自媒体的监管,及时处理相关谣言。

  具体到我们每个人,不妨提高对事关切身利益的惠民政策的认知,学会从权威渠道获取、解读信息。

  此外,重要的事情值得反复说、经常说。尤其是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不要觉得以前说过就不用说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解读,值得常说、多说,常发、多发,让权威信息触达更多受众。(记者 程晨)

医保卡里的钱没用完年底会“清零”?谣言!

临近年底,网络上关于“医保额度”的话题又热了起来。

您最近有没有在网络上看到这样的说法?“医保账户每年年底就会清零,必须尽快把钱花完,否则就亏了”“职工门诊统筹额度再不用完,12月底就要清零了”“要抓紧时间用,不然白白浪费了”等等。这些说法让许多人心生疑虑,不知到底该如何对待医保账户。

所谓的年底“清零”说法到底是怎么回事?门诊统筹额度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和医保账户里的钱是一个意思吗?

医保个人账户余额可自动转结至下一年使用

这里先给大家吃个“定心丸”,所谓“医保账户年底清零”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无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余额不会被强制清零。

根据我国现行医保政策,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属于个人及其亲属使用,当年计入账户的资金如果使用不完,其余额仍会留在账户中,下一年度同样可以正常使用。

不过,职工医保还有一个待遇政策叫门诊统筹,门诊统筹有一个门诊费用“年度支付限额”政策,通俗来说,就是每年我们可以使用的“门诊统筹”最高报销额度。当一个年度门诊医疗报销超过一定金额时,就无法再通过门诊统筹报销费用。支付限额会根据最新数据每年进行调整,当年支付限额无法跨年累计,所以也会被一些人当作所谓的“额度清零”。

那“门诊统筹”报销额度应该如何理解?即使没生病也要去医院把这个额度用光吗?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医保研究室主任王宗凡:门诊统筹实际是医保报销的政策,是给老百姓的承诺。在门诊看病时,如果在额度范围内,医保是按照报销政策给报销的,超过额度是不给报销的。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报到额度,这不是个人的钱,是统筹的钱,所以也不存在清零,是一个共用的基金。

门诊统筹额度支付比例从50%起步

门诊统筹额度这个词对于很多人来说还不太熟悉。

此前,我国在职职工个人医保账户里的钱由两部分组成,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单位缴纳的一部分。

2021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改革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单位缴纳的那一部分全部计入统筹基金。门诊统筹覆盖职工医保全体参保人员,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从50%起步。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医保研究室主任王宗凡:个人账户中单位缴费的部分不再计入个人账户,现在我们的个人账户里只有自己缴纳的2%。单位缴纳的钱用于门诊统筹。门诊统筹是给大家新提供的一个报销类型,相当于把原来个人账户的一部分钱变成共济资金,谁有需要谁来用。这真正实现了保险基金的互助共济、风险共担的目标。

“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如何区分?

在医疗费用的支付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和“个人自费”,很多人都分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为了让大家看病报销更加清楚明了,国家医保局近日专门对此作出了解读。

在看病就医的过程中医疗总费用等于医保统筹(基金)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三部分相加。

医保统筹支付是指,属于医保目录范围内,按规定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即医保直接报销的部分,这部分不需要自己掏钱。医保目录范围也就是常说的医疗服务项目、药品、耗材“三大目录”。

职工医保医疗费用统筹支付包含基本支付和大额支付。城乡居民医保医疗费用统筹支付包含基本支付和大病支付。

使用医保统筹支付,需要达到医保统筹地区起付线标准。具体标准,根据参加的医保类型,以及医院级别的不同,所对应的标准均有所不同。

个人自付指在医保目录范围内,需要由患者负担的医疗费金额。这部分费用可先由医保个人账户内的余额进行支付,不够的部分再用现金等方式支付。

个人自费是指在医保范围外的药品、项目等,由参保人员全额支付。

门诊就医花不到统筹额度是不是亏了?

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既然有统筹额度,单位也给我缴纳了统筹基金,那我没有花到上限,我是不是就吃亏了呢?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医保研究室主任王宗凡:首先医保基金是一个共用基金,不是个人账户。不生病时,是在给别人做贡献;等需要使用时,基金就能提供报销,来分散风险,所以我们不要有贪小便宜,觉得钱不花就亏了的想法,我觉得是理解上的一个很大误区。钱是公共的,需要时就去消费,不需要时就不要浪费,因为浪费可能会侵害别人的利益,甚至可能造成基金不必要的浪费,导致基金本身不可持续,出现赤字风险等,将会影响到所有人,包括你自己将来报销的待遇。

职工医保能共济报销比例吗?

国家医保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9日,全国所有省份已将职工医保共济范围由“配偶、父母、子女”扩大至“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那么医保的统筹额度也就是大家通常理解的报销比例可以共济吗?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医保研究室主任王宗凡:个人账户的使用没有所谓共用报销水平、报销比例的说法。因为个人账户的钱主要用来发生医疗费用时用自己医保来报销的,如果剩下还有个人自付的部分,可以用家庭成员的个人账户支付个人自付的部分,所以报销政策按什么比例报销与参加的保险有关。如果参加职工医保就按职工医保的报销政策来报;如果参加居民医保就按居民的报销比例来报,所以这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

【综合信息】省医保局: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可代缴居民医保费202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