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新闻 > 综合信息
 

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圆满闭幕

  新华社厦门11月15日电 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式暨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于11月15日晚在厦门海峡大剧院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联主席铁凝出席活动。

  本届颁奖典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重要回信精神,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再现中国电影史经典画面与幕后场景,致敬传统、礼赞时代。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各大奖项同步揭晓,评选结果集中体现了金鸡奖“主旋律拓展、艺术性创新、类型化培育”的评审导向。

  本届电影节恰逢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特别策划主题展映、创投、论坛等活动,展现出中国电影在新起点上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的蓬勃气象,为推动中国电影繁荣发展、建设电影强国注入新动力。

  这是11月15日拍摄的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现场。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11月15日拍摄的颁奖典礼现场。《好东西》获得最佳故事片奖。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11月15日,易烊千玺凭借在影片《小小的我》中饰演刘春和获得最佳男主角奖。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11月15日,宋佳凭借在影片《好东西》中饰演王铁梅获得最佳女主角奖。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新华社厦门11月15日电(记者郑良、吴剑锋)15日晚,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暨2025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式在厦门海峡大剧院举行,《好东西》获得最佳故事片奖,易烊千玺凭借在影片《小小的我》中饰演刘春和获得最佳男主角奖,宋佳凭借在影片《好东西》中饰演王铁梅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11月15日,陈思诚、戴墨凭借《唐探1900》获得最佳导演奖。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陈思诚、戴墨凭借《唐探1900》获得最佳导演奖,袁富华凭借在影片《水饺皇后》中饰演糖水伯获得最佳男配角奖,钟楚曦凭借在影片《好东西》中饰演小叶获得最佳女配角奖。

  11月15日拍摄的颁奖典礼现场。打破中国影史票房纪录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斩获最佳美术片奖。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11月15日拍摄的颁奖典礼现场。《您的声音》获最佳纪录/科教片奖。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打破中国影史票房纪录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斩获最佳美术片奖,高朋导演的《老枪》获得最佳导演处女作奖,《但愿人长久》获得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您的声音》获最佳纪录/科教片奖,《闪耀少年之空中接力》获最佳儿童片奖,《双蝶扇》获最佳戏曲片奖,《还有明天》获最佳外语片奖。

  陈茂贤、郑纬机(《破·地狱》)获得最佳编剧奖,王丹戎(《志愿军:存亡之战》)获得最佳录音奖,周新霞(《我和我母亲的疼痛》)获得最佳剪辑奖,韩忠、马晓飞(《解密》)获最佳美术奖,翟锦彦(《长安的荔枝》)获最佳音乐奖,赵非(《志愿军:存亡之战》)获最佳摄影奖。

  11月15日,乔榛、肖桂云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志愿军:存亡之战》获得评委会特别奖,乔榛、肖桂云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

  这是11月15日拍摄的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现场。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张艺谋介绍,本届金鸡奖参评影片共212部,覆盖主旋律、文艺片、商业巨制等多元类型,参赛影片数量、题材丰富性创近年之最。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邓光辉说:“金鸡奖始终以中国电影‘专家奖’定位,为行业树立专业标杆。本届评奖强化对创作生产动态的把握,通过专业评审,推出精品佳作,激发电影界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电影事业繁荣发展。”

  新华网厦门11月15日电(记者李欣赵宇娇)2025年,对中国电影而言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从《定军山》出发,中国电影已走过漫漫120年。

  近日,在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举办期间,新华网专访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高世名,回望光影百年的发展历程,直面数字时代电影的本体挑战,解码中国电影的时代使命与未来方向。

  电影是产业工程 也是无数人的桃花源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拍摄了世界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10年后,取材自《三国演义》的戏曲电影《定军山》在北京前门大观楼放映。

  11月13日,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高世名接受新华网专访。新华网记者钟奕摄

  谈及电影传承至今的精神内核,高世名认为,电影从诞生的那一刻就是大众化的艺术,“电影不是孤立的艺术创作,而是系统性的、工程性的,因而既是艺术也是产业。”这种产业属性赋予电影独特的大众基因,“它最初是‘西洋镜’般的神奇魔术,为普通人打开了一个虚拟的幻觉空间,一个流变中的平行世界。”

  11月11日晚,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主办方供图

  “两甲子的光影历程中,无数人通过电影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桃花源。找到了自己的梦想之地,获得了心灵的慰藉,收获远方的消息。电影在人类的历史上,有着巨大的贡献。”高世名说。

  数智时代里 电影遇到的是本体论的挑战

  电影的发展史,也是技术的迭代史。高世名认为,电影发明是在1895年,但它大致是一个20世纪的工业,在今天这个数智化的时代里,电影正面临一种本体论的挑战。

  11月11日晚,主持人在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现场与机器人互动。主办方供图

  面对当下“观影人次减少”的讨论,高世名认为,“这只是数字时代对电影的本体论挑战的表象。”他指出,不能狭隘地将票房等同于电影产业,线上平台流量、衍生产品以及巨大的边际消费等共同构成了电影产业生态,“电影的消费场景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宽阔,其产业价值远不止于院线票房的600亿额度”。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电影人是最积极、最无负担地去拥抱新科技、新工具的,这些年很多院校和机构都在探索影像创造的新技术、新引擎,都在探讨、实验未来电影的新形态。”他说,“电影行业能够通过不断地自我创生、自我迭代,来克服数字智能时代对于电影艺术的本体论挑战。”

  现实主义是有深度的、有力量的

  “中国电影从诞生之日起,现实主义就是它的底色。”高世名认为现实主义并非简单复刻日常,而是把每一个人在社会整体中的处境、经验进行总体性把握,现实主义是有深度的、有力量的。

  11月11日,在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上,84岁的电影艺术家、《开国大典》导演肖桂云讲述从影初心。主办方供图

  在大银幕上观看《马路天使》《乌鸦与麻雀》等经典电影的修复版后,高世名感受到那一代创作者的智慧与能量:“他们将现代手法与现实主题融合得如此完美,这种创作理念至今仍具启示意义。”120年了,中国电影始终凝结着家国之思与人民情怀,“它振奋人心、凝聚民族精神,这是两个甲子光影岁月留下的最可贵遗产”。

  谈及肖桂云等老一辈电影艺术家的创作,高世名感慨:“她以导演视角驾驭宏大题材,将个人生命与国家历史相契合,调动起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家国自我’。通过电影可以感受到历史洪流的奔涌。我们一定要正视自己的历史,守住民族的根脉。”

  生活是创作的源头 年轻人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观摩了本届电影节的金鸡创投单元与“学子计划”,高世名既为年轻电影人的理想与诚意感动,也提出了殷切期望,“年轻创作者的第一部作品往往真挚动人,因为那是他们生命经验的全盘倾注,但要走向成熟,必须完成从‘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表达到‘从世界把握自我’的转变。”

  11月11日晚,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主办方供图

  高世名强调,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以最大的善意和开放的胸怀面对他人与世界,作品才能有分量、有价值,才能真正打动人”。

  同时,他希望年轻电影人敢于树立自己的电影观:“不仅要思考‘这部电影要怎么做’,更要回答‘电影是什么’‘电影应该怎么样’。要有气魄提出自己的电影主张,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艺术与流量的博弈中,他提醒所有电影人守住初心,“金鸡奖40多年来始终坚守艺术性与精神深度,这种专业立场在今天显得弥足珍贵。”

  多元联动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高世名表示,中国文联正在推动一个创作计划“场景里的新时代”,通过发挥组织优势与专业优势,推动艺术家深入新时代创新创造的核心现场,“从现实中汲取灵感,用作品点亮群众心灵,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11月11日晚,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主办方供图

  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专业奖项,金鸡奖正从“评奖”向“产业赋能”延伸。“对金鸡奖来说,艺术不是市场的对立面,我们就是要为有深度、有艺术造诣的电影开拓大众市场。”高世名介绍,通过人才链、创意链、产业链、价值链、传播链的深度融合,金鸡奖正与厦门共同构建优质的电影创新生态。目前,厦门已聚集2600多家影视相关企业,让这座城市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影之城”。

  11月11日晚,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毛主席指出,文联主要是‘联’,上联下联左联右联内联外联都很重要。”高世名说,“我们要打通艺术界内外,联动艺术家和人民大众,真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从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催生出真正深入人心、影响世界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