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感悟在商言商的典范——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

在商言商看格局,利益面前分高低!

李嘉诚的格局如何?郭鹤年的行动把他比得无地自容!

是中国人,那就要做中国事,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孰是孰非中国老百姓看得清!

大道理

2025年11月15日17:43:27

瞒着全世界帮中国办了一件“大事”,财富不输李嘉诚,实业报国!

被外界亲切称为“小生意人”的郭鹤年,作为“亚洲糖王”与“酒店大王”,如今极有可能是全球最富有的百岁老人。

自2006年福布斯首次发布马来西亚富豪榜以来,他始终稳居榜首,长期引领榜单,成为马来西亚乃至整个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华人商业巨擘”。

然而,真正让郭鹤年广受赞誉的,并非其巨额财富,而是他曾悄然为中国完成的一项重大使命。

来自组织的紧急任务

1973年某日,一通突如其来的电话打到了郭鹤年家中。对方仅告知他前往香港宝华大厦12楼集合,却未说明具体事由。

带着满腹疑惑,郭鹤年如约而至,迎接他的竟是来自中国外贸部门的代表。

在那个通信尚不发达的年代,这种“先行动、后解释”的方式足以说明任务的紧迫性。

工作人员开门见山地告诉他,中国正遭遇一场“白糖短缺危机”,全国库存濒临枯竭。经过外贸部门多方筛选,最终将希望寄托在郭鹤年身上,希望他能协助采购数十吨白糖。

作为掌控全球20%食糖贸易的“亚洲糖王”,他不仅深谙国际市场运作,更拥有广泛资源和充足资金,是当时最合适的不二人选。

这项任务之所以如此隐秘,是因为当时国际糖价因供需失衡而飞涨,采购难度极大。

一旦其他国家得知中国为大宗买家,国际投机者势必借机抬高价格,甚至可能有人故意设障,阻碍中国采购。

白糖采购虽不难,但如何隐藏身份却让郭鹤年陷入沉思。

经过反复权衡,他最终制定了一套可行策略。

他首先派遣最信任的亲信伪装成日本糖商,前往全球最大的产糖国巴西,秘密订购30万吨白糖。

为避免引起怀疑,他们从见面寒暄到价格谈判全程使用日语进行。

与此同时,郭鹤年本人则高调现身日内瓦国际糖业大会,以此分散国际糖商注意力,为巴西方面的采购争取时间。

在会场上,他一边与各国糖商探讨市场走势,一边有意透露:“近期糖市并无投资价值,短期内不考虑采购。”

听到郭鹤年此番表态,各大糖商果然放松警惕,不仅抛售手中库存,还表示短期内不会囤积白糖。

见时机成熟,郭鹤年立即启动下一阶段计划。为防止糖价突涨,他提前在伦敦糖交易所购入26万吨白糖期货。

这样一来,即便国际糖价飙升,也能有效控制成本,确保中国顺利获得所需白糖。

确认亲信已完成采购后,郭鹤年迅速离开日内瓦,着手安排运输事宜。他调集船队中的12艘货轮,将30万吨白糖悄然运回中国。

待中国方面顺利接收白糖后,郭鹤年又抓住时机进行反向操作。

他公开宣布已从巴西购入这批白糖,并趁糖价暴涨时将先前购入的期货合约抛售,凭借精准判断,未动用自有资金便净赚500万美元。

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并未将这笔巨款据为己有,而是全部捐赠给了中国。

完成这一壮举后,他低调回归商界,继续专注事业发展,默默为国家进步贡献力量。

再度助力国家渡过难关

几年后,他又一次挺身而出,为中国完成另一项重要任务。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刚刚启动改革开放,亟需吸引外资与技术推动经济发展。

但彼时的北京尚无一家涉外酒店,外国商人来华洽谈合作只能入住设施落后的招待所。

这样的接待条件令不少外商心存疑虑:中国是否真的做好了开放准备?这样的环境是否适合开展商业合作?

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外商的投资意愿,成为招商引资过程中的最大阻碍。

关键时刻,郭鹤年主动联系中国五矿公司,提出合作在北京建设一家符合国际标准的酒店。

在他的推动下,内地首家香格里拉酒店迅速落成。

这家酒店不仅提供住宿,更象征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向世界展示出中国拥抱全球的诚意。许多外商入住后,看到中国正积极改善环境,疑虑随之消散。

不少原本犹豫的外资企业,正是因这家酒店带来的信心,最终决定在中国投资设厂、拓展业务。

可以说,香格里拉酒店在招商引资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酒店项目成功后,他又将目光投向中国食品产业,打造了知名品牌“金龙鱼”粮油。该品牌不同于其他企业压榨消费者,而是以亲民价格让百姓都能吃上饱饭。

近年来,他发现一些外国粮油企业企图通过低价倾销、收购本土品牌等方式掌控中国食用油市场。

他立即前往自己的粮油工厂,指示员工每日生产数百上千吨优质食用油,确保百姓随时能买到实惠放心的油品。

2000年时,郭鹤年的财富已可与首富李嘉诚相提并论,但他并未像某些人那样将“爱国”挂在嘴边,而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赤子之心。

他所做的一切都看得见、摸得着,依托的是实实在在的实体经济,而非金融投机炒作,真正体现了价值创造。

信息来源: